脊髓損傷(SCI)是一種破壞性的中樞神經系統(tǒng)(CNS)損傷,可導致感覺輸入和運動控制的永久性喪失。據統(tǒng)計,在2019年,全球范圍內有超過2000萬人患有脊髓損傷,新發(fā)病例數約為90萬。研究表明,大多數感覺運動恢復發(fā)生在SCI后的前12個月內,嚴重慢性SCI患者(受傷后超過12個月)盡管進行了積極的康復和藥物治療,但很難得到進一步恢復。SCI患者運動功能的喪失,使其無法日常生活無法自理。此外,自主膀胱功能的障礙可導致不自主排尿反射、尿潴留和尿路感染等。這些都是導致SCI患者生活質量下降的重要因素。
2004年Carhart等人報道了首例脊髓電刺激(SCS)對于SCI患者運動功能康復的研究,此后SCS療法在SCI領域的應用更加廣泛。本文將對SCS療法改善SCI患者的運動功能和排尿功能進行系統(tǒng)性綜述。
SCS與運動功能康復
來自12項研究的83名患者表現出不同程度的自主運動功能改善。
6項研究(Jilge 2004,Darrow 2019,Murg 2000,Pino 2020,Rejc 2020,Sayenko 2014),報告了SCS可改善下肢肌肉自主活動,但這些研究未對行走能力進行評估。在Pino 2020研究中,7名患者中有4名在SCS的持續(xù)刺激下(5-21h/d,平均持續(xù)255d)實現自主運動,即使停止SCS刺激后還有持續(xù)的自主運動。在Darrow 2019研究中,2名患者在SCS開啟后,立即實現自主運動。
三項研究報告了不同程度的站立或行走能力的恢復。在Rejc 2015研究中,兩名AIS A患者能夠在沒有任何外部輔助的情況下站立。另外兩名AIS B患者使用固定在站立架上的彈性繩來輔助髖關節(jié)伸展。Angeli 2018研究中,2名患者(均為AIS B)分別在85周和15周SCS刺激聯合步態(tài)訓練后實現了地面行走,該研究中的4名患者均實現了獨立站立和軀干穩(wěn)定,是在SCS開啟且患者有意行走的情況下才能行走。在Wagner 2018研究中(1例AIS C患者,2例AIS D患者),2名患者在35%體重的支撐下恢復了獨立行走,第3名患者在步行者輔助和SCS開啟的情況下在實現了地面行走。
在兩名四肢癱瘓患者的研究中(Lu 2017),在頸部SCS刺激的情況下觀察到握力(約三倍)和自主手控制的改善。頻率為20Hz的刺激是有利的,因為緊張性收縮較少,整體自主手控制更好。
SCS與痙攣減輕
有兩項研究(27名參與者)報告了SCS刺激后的痙攣減輕(Dekopov 2015,Pinter 2000)。此外,Pino 2020研究觀察到,基線時痙攣程度越大,下肢對SCS刺激后自主運動概率就越大。在Pinter 2000研究中,除了一名患者(將巴氯芬從125 mg減少到50 mg)外,所有患者在持續(xù)SCS刺激到位后立即停用解痙藥物。
SCS與排尿功能恢復
兩項研究報告了自主排尿的改善(Herrity 2018,Darrow 2019)。研究報告稱,SCS使排尿效率(排尿結束時排出的尿量與排尿開始時相比的百分比)從68.5%增加至87.5%。30 Hz刺激后排尿后膀胱殘余容量最低。片狀電極導線的尾部(覆蓋腰骶連接處)用于刺激盆腔副交感神經。在Darrow 2019的研究(n = 2)中,觀察到AIS A患者的排尿自主控制改善,以及腸道-膀胱協同作用改善。
本文節(jié)選自D'hondt N, Marcial KM, Mittal N, et al. A Scoping Review of Epidural Spinal Cord Stimulation for Improving Motor and Voiding Function Following Spinal Cord Injury.?Top Spinal Cord Inj Rehabil. 2023;29(2):12-30.
專家介紹
-趙東升-
西安市紅會醫(yī)院
?神經外科副主任 主任醫(yī)師
擔任《全科醫(yī)學雜志》、《實用心腦肺血管雜志》、《中國腫瘤臨床雜志》審稿專家;
《南京醫(yī)科大學轉化醫(yī)學研究院》專利評估專家;
《轉化醫(yī)學電子雜志》青年編委;
《中外醫(yī)療雜志》委員;
參編專著14 部,發(fā)表學術論文 28 篇,自主研發(fā)并榮獲國家專利32項(其中四項發(fā)明專利);
在西安市紅會醫(yī)院完成院內第一例脊髓電刺激治療昏迷病人,第一例脊髓電刺激手術治療截癱病人,第一例脊髓電刺激手術治療下肢缺血頑固性疼痛,是陜西省開展脊髓電刺激手術病例數最多的專家。